军中儒将”田永清:我与雷锋有缘 我与雷锋同行
——答中国文明网记者问访谈录
田永清
作者简介:田永清,总参原兵种部政委。他今年72岁,入党53年,参军52年,退休也已11年了。退休之后,他先后到上百所高校做报告400余场,受到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。著有《将军与大学生十日谈》、《将军与士兵十日谈》两本书。在《人民日报》、《解放军报》、《光明日报》等报发表多篇文章。被迟浩田上将誉为“军中儒将”。
访谈五问:我为什么长期坚持学习和研究雷锋?
雷锋精神是怎样形成的?
新时期还要不要继续学雷锋?
向雷锋同志学什么?——学习雷锋同志“十个一”
现在我们应该怎样学雷锋?
欢迎和感谢你们来采访我。你们是中宣部、中央文明办主办的中国文明网,很多人关注这个网,在全国影响很大。我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情,接受你们的采访。你们出题,我来回答。我讲的都是我多年来学习和研究雷锋的亲身体会,是真心话。但我水平有限,讲得不对的地方,请你们批评指正。
我为什么长期坚持学习和研究雷锋?
这其中有两个原因。一个是,我与雷锋同年出生,都是1940年,雷锋是12月18日的生日,我是12月24日的生日,雷锋比我大6天,我们都是属龙的,今年是我们的本命年,如果雷锋还活着,也是72岁的老人了,我应该称他“小大哥”。我和雷锋是同年入伍的,都是1960年。所以我常说,虽然我与雷锋未曾谋面,但是我与雷锋有缘,我与雷锋同行。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你们知道,1959、1960、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,部队上搞忆苦思甜活动,雷锋由于苦大仇深,成为忆苦思甜的典型。所以大概是在1960年的冬天,我就开始从《解放军报》上知道了雷锋这个名字。1963年开始宣传雷锋,记得我们在部队的大礼堂听录音,是陈广生同志讲雷锋的故事,大家听得热血沸腾、激动不已。从那以后,我就开始学习和研究雷锋。虽然雷锋直到因公殉职时还是个士兵,后来我当了将军,但是我一直很崇敬雷锋,他是我学习的榜样,是我心目中的偶像。我和雷锋的一些战友,如海军原副政委冷宽中将、雷锋亲密战友乔安山同志、为雷锋拍摄照片最多的季增同志,都有很紧密的联系、很深刻的友谊。他们对雷锋的事迹了解得比我多,学雷锋比我学得好。我对雷锋怀有很深的感情,雷锋的第一故乡湖南省望城县、第二故乡抚顺市、雷锋生前所在的工兵团,我都前往拜访过、瞻仰过、学习过。有时候我在军队和地方一些大学作报告,有的学生问我,说你原来是一个农家子弟、青年学生,你是怎样成长为一位将军的?我就告诉他们,我之所以能够成为共和国的一位将军,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,就是雷锋精神鼓舞了我、教育了我、激励了我、感染了我。

2011年4月田永清与雷锋同志生前战友乔安山合影(资料照片由田永清本人提供)
人这一生往往会受一些人的影响,我这一辈子受两个人影响最大,一个是总参原来的老顾问、百岁将军孙毅,另一个就是雷锋。在过去近50年里,雷锋一直活在我心中,我一直坚持学雷锋。一开始就是学雷锋做好事。当时我所在的单位,驻在北京最边远的延庆县,驻地附近一位农民家里失火,我就把被褥和几个月的津贴全部捐献出去了。还有一次,驻地附近一位民兵排长胃穿孔需要输血,我和一些战友跑步到县城医院,大家争着给他献血。这位民兵排长的血型是B型,我也是B型,那次我一下就给他献了300cc血。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,我已是正师级领导干部,还带头献过血。一开始就是这样学雷锋做好事,慢慢地就开始觉得,雷锋精神有更深刻的内涵。学雷锋不能单纯停留在机械模仿上,应该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,做更多的事情。
|